娃们开学有段时间了,近期和闺蜜聊了聊她家小宝的现状,她表示非常受打击。
老师在婴幼儿园问小宝:你将来想干什么呀?
小宝说:想像母亲一样,不需要上婴幼儿园,天天在家玩手机,让父亲养着。
闺蜜听老师这么一说,一张老脸恨不能塞到地缝里。
闺蜜表示:打死她都没想到,她懒散的状况,能给孩子导致这么大的影响。
要说孩子变成如此,真的是跟爸爸妈妈学的。
闺蜜回忆起来,之前小宝就问过她如此的问题:
“为何你和父亲能玩手机和iPad,我就不可以玩?”
闺蜜当时没当回事,直接回嘴:由于大家是大人。
没想到孩子当真了,长大后居然想当“啃老族”?!
闺蜜悔不当初,发誓将来管孩子之前,先管好自己。
假如大家不给娃做好榜样,还指望他们去跟哪个,学做一个出色的人呢?
01
孩子教不好?
问题可能在你!
要不是闺蜜家小宝,出了这么个搞笑的岔子,她也意识不到:
原来我们的教育办法一直有问题。
长久以来,大家最喜欢的教育办法,就是“说”。
我见过不少宝妈抱怨:我们的孩子如何管都没用。
大家反反复复跟孩子说:你要多念书,多看报,少吃零食多睡觉。
孩子还是玩手机玩个不停,看电视能看一天。
遇上脾气暴的爸爸妈妈,孩子叛逆就大吼大叫,拳打脚踢,但就是效果甚微。
这类父母,总是找不到问题所在,由于他们永远看不到,问题出在自己身上。
在《孩子,先别急着吃棉花糖》一书中,乔纳森说:教育并不仅仅是靠嘴巴说的。
那教育到底如何展开呢?
我一个朋友是摄像师,在录节目的时候,他们要走访几个不一样的家庭。
他说:每一个人家都有完全不一样的环境。
他过去进来一家,客厅里最显眼的就是那台全自动麻将机。
麻将机旁边巨大的大理石茶几上,零散地扔着几包烟,烟灰缸是满的。
朋友说:我甚至能想象到,这家孩子平常过着哪种日子。
另一家的房屋不算大,本应是电视背景墙的地方,摆着一个满是书的书厨,沙发旁立着一个阅读灯,茶几上扣着一本看了一半的书,沙发抱枕下面,压着他家女儿的杂志。
朋友对这家的环境表示非常喜欢,是那种非常温馨,非常安静的感觉。
这两家的孩子,前者乖戾张扬,后者乖巧内敛。
从两家的环境中,大家能非常明显地看出他们爸爸妈妈的痕迹——一家爸爸妈妈喜欢打牌,一家爸爸妈妈喜好念书。
父母在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,所以总是是爸爸妈妈决定了孩子成长的大环境。
当你跟孩子讲着大道理,让他认真学习的时候,他真的有那种环境去学习吗?
天津女生李尚荣,5岁就认识4000多个字,6岁的时候,就能熟读古诗文。
她熟读《论语》《孟子》等经典书本,而且可以学以致用。
这所有,不能离开她父母的努力:
李尚荣的父母,在她3岁的时候,就开始教她念书。
他们绝不会在孩子念书时打牌、玩手机、看电视,而是娃看书,他们也看书。
如此打造出的家庭环境,是真真的爱念书、爱学习的环境。
孩子自然不会差。
还有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的冠军武亦姝,她家的父母也是一样:
要看书,全家人一块看。
作家鲍德温说:“孩子从来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,但他们必然会模仿大人。”
当你对孩子不认可的时候,先看看自己是如何给孩子做榜样的吧。
有时候,教育不好孩子,并不是孩子的问题,而是大家大人出了问题。
02
你的孩子看着你
并将向你学习
大家大人成熟懂事,能出那些问题呢?
你可千万不要太高看自己。
网上曾时尚过一个话题寻求,主题是:有一个双标的爸爸妈妈是种什么体验?
大量网友找到了组织,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吐槽我们的双标爸爸妈妈:
@达康书记小女朋友:
我爸!可以在马桶上坐一个小时!!!!不了解他在做什么,说是拉大便就是玩手机,我坐了10分钟就骂我了,我真也是服了!
@飞毛腿刮胡刀 :
会啊!我在家假如我爸七八点起来然后发现我没起来,他就会说我懒 !但有时他明明也是睡到九点十点才起来的,他如何不深思一下自己呢!
@夜绿兔:
我哥以前上网被我爸骂啊冷嘲热讽啊,自从他一个人掌握了微信,简直比我哥紧急百倍,几乎20小时双眼都贴着微信了!
……
如何,在这类吐槽中,有没看到我们的影子?
原来大家不经意间,也在做 “双标狗”:
让孩子平常多看书,自己却从来不看,只了解刷手机;
让孩子与人为善,自己却在背后议论其他人的是非;
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,自己情绪不好时,却忍不住蹦出个脏字……
但哪个想做双标狗呢?这不都是生活逼的吗?
上了一天班,累的半死,躺在床上玩一玩手机,休息轻松一下都不可以?!
生活的重担把自己压得喘不上气,半夜出去撸个串,减减压一下还不可以?!
正在气头上,发发脾气,心里痛快痛快也不可以?!
太难了,做爸爸妈妈实在太难了!
确实,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累、最难的职业.
一旦上任,就是任职一辈子,365天上班,24小时无休。
能否做一个好爸爸妈妈,全看你想付出多少努力。
有的人的努力,在于将电视音量调小;
而有的人的努力,则是将电视关掉,和孩子一块学习。
于是,孩子之间的差距出现了,而总是这也代表着爸爸妈妈之间的差距。
想要我们的孩子出色?
一声不吭地去做给孩子看,永远比长篇大论的教会,更有效。
03
最好的教育资源
是父母自己
常常和亲戚朋友聊天,就能发现一个规律:
假如父母爱念书,那样孩子的文化水平肯定也不会太差。
假如父母在音乐方面有建树,譬如郎朗那样的家庭,那样孩子的音乐肯定能非常不错地进步。
假如父亲特别善于运动,那样娃肯定也差不了,就像田亮家的森碟,就非常有运动天分。
所以,好的家庭,好的爸爸妈妈,是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。
想要孩子更出色,那样大家就要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在电影《找到你》中,有如此一句经典台词:
“这个世界该被感谢的应该是孩子。是他们带给爸爸妈妈成长,让大家体验到那种无私付出的爱,让大家内心坚定,变得更勇敢和强大。”
可能大家有时会感觉:养娃好累,养娃好操心,养娃让我失去了大多数自我,好不甘心。
但其实,在孩子的成长中,大家也能学到更多。
40岁的蔡志华,在女儿7岁的时候,就开始陪着她一块学。
怎么样用笔、用墨、构图,他全都和孩子一块体验,甚至连画画作业,也和女儿一样做。
十年过去,他成为了一名画家,还办了我们的复旦校园建筑主体作品展。
大家并不是生来就懂怎么样做爸爸妈妈。
有时,大家甚至做了不少糟糕的事,让大家的孩子伤心。
在养娃的过程中,大家会慢慢发现:
养育孩子,好像是大家在单方面教会孩子,但其实,孩子教给大家的更多。
大家和孩子的一生,就在彼此的你增我长中度过,就在彼此的伴随中不断成长。
所以,下次你筹备张口催促孩子,让他努力变更好的时候。
不如你先成为更好的自己吧!
相信我,当你回头的时候,你的孩子,肯定学着你的模样,跟在你身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