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一般会有三个时期是处于青春叛逆期,三个时期的年龄都不同,需要以不一样的方法来预防孩子的不听话行为,假如教育不当的话,或许会加重孩子的不听话心理和不听话行为。
青少年叛逆期几个阶段?
1、孩子2-3岁时,出现的不听话行为是生活第一个青春叛逆期的表现,称“幼儿叛逆期”。
2、孩子6-8岁时,则来到生活第二个青春叛逆期,称为“儿童期叛逆”。
3、孩子12-十八岁时,是生活第三个青春叛逆期,这是大伙最容易见到熟悉的“青少年叛逆期”。
青少年叛逆期如何教育?
1、2-3岁。
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,第一不要太过民主,任何事都要跟孩子商量,譬如大家去吃饭怎么样呀?第二让孩子做选择题,譬如你是想吃米饭还是面条?如此既给孩子尊重,也让他有当家做主的感觉。第三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交流,譬如把“不许乱扔玩具”改成“宝贝你应该把玩具收好”,这也难怪他会更乐意。
2、6-8岁。
(1)要民主,不要权威。
6到8岁的孩子早已掌握了独立考虑,父母是时候试着把自主权渐渐交给孩子,家的事情也好,孩子自己的事情也好,可以多与孩子商量商量。
(2)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。
6到8岁正是孩子爱玩的阶段,父母假如过分地限制,当孩子感觉不自由时,第一反应就是和爸爸妈妈反抗,要么顶嘴,大吵大闹,你不让我做我偏要做,要么是沉默,用冷暴力来对抗爸爸妈妈的权威。如此一来,只能对亲子关系雪上加霜,让亲子交流愈加困难。所以,父母不要过度地限制孩子爱玩的天性和自由,在可操控的范围内给予孩子相对的自由。
(3)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。
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,需要一些小窍门。譬如:孩子缺少学习热情,父母可以温和地与孩子探讨以后,借助梦想来点燃学习热情;孩子不喜欢念书,父母除去做好榜样以外,还可以常常带孩子逛逛书店、图书馆、博物馆;孩子考砸了,父母第一不要沮丧,耐心地安慰孩子;孩子有了小进步,父母也不要吝啬表彰。
3、12-十八岁。
(1)尊重。
即便是爸爸妈妈孩子之间的相处,也是需要以尊重为首的,不少孩子在青春叛逆期的时候尤为喜欢反抗我们的爸爸妈妈,就是从爸爸妈妈那里没能获得应有些尊重。孩子的成长也需要有个人的隐私、个人的选择空间,好的教育应当从尊重开始,也是正确爱孩子的开始。
(2)交流。
这里大家更讲究的是良性的交流,而不是单方面的说教和指责,孩子对于爸爸妈妈也同样需要有表达的权利,只有彼此之间有交流回报父母才能知道孩子具体的状况。并且,爸爸妈妈对于孩子的爱和支持,也需要通过交流表达出来,不要让言不由衷的语言伤害到彼此的感情。
(3)平等。
最舒适的亲子关系,总是都是彼此之间是平等的,孩子与爸爸妈妈可以同处于一个平台之上,而不是被爸爸妈妈居高临下的约束。当爸爸妈妈可以把我们的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,不去切断与孩子平等的对话,不少问题才能真的得到解决,才能拉近亲子关系。
(4)理解。
理解的核心就是父母可以掌握去倾听和包容孩子的想法,或许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代沟,或许爸爸妈妈会不懂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或那样的想法。但,这并没有妨碍大家学着去理解孩子,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图,而不是全盘否定,如此交流才能持续,而不是争吵结束。
(5)引导。
不少父母在孩子教育上都习惯性地强迫孩子根据我们的想法来,常常都是站在经验主义上对孩子进行说教。“我说的都是对的,我是你爸,你需要听我的”、“你不听我的,早晚都要后悔”,然而越是这种说辞就越容易引起孩子的不听话,正确的引导,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才是有效的教育。
(6)威严。
爸爸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一直都需要起到一个榜样有哪些用途,只有给予孩子正向的榜样示范,孩子才能学习到更多好的地方。而父母在孩子面前,除去尊重、平等以外,也需要保留肯定的威严,而这就源于爸爸妈妈的人格魔力,可以让孩子更想同意大家的教育。